cheap air max shoes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校内科研动态 >> 正文

【喜报】电气工程学院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获佳绩

时间:2024-09-02 17:51:5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批立项共计6项,直接经费累计188万元。立项项目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项。基金的获批是衡量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进一步提高电气工程学院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负责人简介:(青年项目)

图片

李琳,讲师,硕导,从事燃气轮机高温部件高效冷却及多相流动与传热分析技术

项目名称:

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内冷通道多尺度颗粒迁移特性及沉积机制研究

项目领域方向:

多相流、渗流与非牛顿流体力学

项目内容推荐:

本项目针对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内冷通道多尺度颗粒迁移特性及沉积机制,采用理论分析、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通道的颗粒迁移碰撞机理,探究关键因素对通道壁面颗粒沉积分布特征和颗粒沉积率等重要评价参数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制,提出综合考虑颗粒迁移-换热-沉积耦合作用的燃气轮机透平叶片高效防堵塞内冷通道多目标设计体系,为高性能燃气轮机透平叶片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进一步提升燃气轮机对高砂尘浓度恶劣地理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我国先进燃气轮机的自主研制进程。

项目负责人简介:(青年项目)

图片

陈俊儒,副教授,博导,从事电力电子建模、控制和稳定性分析研究

项目名称:

-构网型多机混联系统暂态同步特性及其运行安全域研究

项目领域方向:

电力系统稳定性及动态分析

项目内容推荐:

本项目拟研究跟-构网型装备间以及装备与系统间的暂态交互机理、跟-构网型多机混联系统中扰动传播机理以及系统暂态失稳机理,提出多层级多时间尺度的系统运行安全域构建方法。为构网型装备大规模接入后的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科学指导。

项目负责人简介:(地区项目)

图片

程志江,教授,博导,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并网控制领域专家。

项目名称:

基于DRU-SC-MMC的南疆地区风电轻型直流送出技术研究

项目领域方向:

电力系统与综合能源

项目内容推荐:

考虑南疆地区电网薄弱,发电并网输电距离较远,提出一种面向风电场远距离输电采用的DRU-SC-MMC的轻型直流送出技术方案,在现有换流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换流站的成本,提高IGBT器件的利用率,缩小占地面积,是南疆风电场长距离输电并网场景潜在的低成本化工程解决方案,指导南疆地区风电送出场景下DRU-SC-MMC轻型送出系统建设。

项目负责人简介:(地区项目)

图片

钟伟麟,副教授,博导,从事电力-通讯系统联合仿真及其软件开发,虚拟电厂状态监测、评估与控制,数字化电网研究。

项目名称:

计及通信延时的虚拟电厂主动支撑方法研究

项目领域方向:

新型电力系统控制与运行

项目内容推荐:

针对新疆新能源基地安全并网运行过程中各个装备乃至基地整体 综合惯量与阻尼的精确计量、新能源装备动态频率与电压综合控制、基于虚拟电厂的新能源装备-基地-集群协同控制等客观需求,本项目构建囊括综合惯量与阻尼的虚拟电厂动态支撑潜力评估体系,提出虚拟电厂装备耦合支掌控制方法,研究计及通信延时的虚拟电厂“机--群”动态协同控制策略,对实现新疆新能源基地并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旨在提升新疆虚拟电厂自主惯量、 频率、电压支撑能力,突破新疆电网消纳能力低、主网架支撑能力弱及跨区输,送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助力新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建设、保供、新能源消纳,支撑其能源供应及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项目负责人简介:(地区项目)

图片

李笑竹,副教授,硕导,从事电力系统趋优运营与灵活性资源分配方面的研究

项目名称:

促进绿色电力消纳的区域电网电-碳交易机制设计及演化机理分析

项目领域方向:

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市场交易

项目内容推荐:

项目针对区域电网电-碳市场在实际发展中面临的信息交换壁垒、交易产品衔接壁垒、多市场价值分配壁垒;从交易产品有序衔接、参与主体协调共赢、多层级市场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研究促进绿色电力消纳的电-碳市场协同交易机制及演化机理。内容紧扣通过绿色电力市场建设助力能源低碳转型的发展路径,面向构建新疆自治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带来的绿色电力消纳需求。项目预期成果可为保障绿色电力消纳与新型电力系统的经济、稳定、安全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项目负责人简介:(地区项目)

图片

谢丽蓉,教授,博士生导师,天山英才高层次领军人才,新疆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项目名称:

基于“源荷预测-共享储能”的多级综合能源协同优化控制研究

项目领域方向:

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综合能源系统、共享储能

项目内容推荐:

“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高渗透率使得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增强、源荷预测结果精度差、综合能源系统调度经济性差。引入共享机制,提出含多元共享储能的多级综合能源协同优化控制运行新模式。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数据,采用伪逆Laguerre神经网络构建一种新的双层协同实时校正源荷双侧预测策略;考虑预测不确定性,运用场景阈值法,建立由能源供应侧、转换侧和需求侧构成的单级综合能源系统日前-实时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针对源荷动态不平衡性,多级综合能源系统引入多元共享储能,运用模型预测方法制定多元共享储能控制策略和优化配置模型,基于改进的Shapley值法实现多级综合能源系统的利益分配。制定上层高效源荷预测、中层两阶段优化调度、下层储能动态补偿的“预测-调度-补偿”多级综合能源协同优化控制策略。以实际案例模拟表明可提高预测精度,促进综合能源动态平衡性,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科创时代青年科技人才的自我定位和突破路径》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下一篇:【喜讯】我校2024年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创历史新高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