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之光’像一个母亲项目,它以一种宽容无私的胸怀提供了公平、宽松的科研氛围,抚育了大批西部孩子的成长。”
说这句话的是魏立新,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曾经给过他关键性支持和资助。
自1996年启动以来,在中组部和中科院的领导和支持下,“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从支持强度、资助范围到支持形式上,均得到较大的加强与发展。
2003年,中组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启动实施了“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鼓励东部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让西部地区更多的基层科技骨干获得培养和支持的机会,进一步增强了“西部之光”的影响力。
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多位曾受到“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过的科研人员纷纷表示,是“西部之光”照亮了他们的科技人生。
造就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西部之光”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凝集和造就了一支甘于奉献、扎根西部的优秀科技人才队伍,成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西部之光’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支持了我的研究。”1998年获计划资助的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现任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1999 年,实验室成立初期只有3 个人,最大只有1升的玻璃容器,提取一种植物的粗组分就需要工作近半个月时间。在“西部之光”的资助下,阿吉艾克拜尔开始了艰难的起步。
在阿吉艾克拜尔的带领下,科研团队搭建起民族药物质的分离和活性评价以及质量标准研究两大技术平台,完成了三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天然药物临床前研究,建立了维吾尔药降糖、降脂筛选平台,推动了我国民族医药现代化进程。他还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成为少数民族优秀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首批获资助的胡瑞忠,现任中科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等一系列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任务。
15年来,受“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的718位入选者中,绝大多数已竞聘到高一级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有315人被聘为研究员,有198人成为博士生导师,有43人走上所局级以上科研管理岗位,有539人担任研究室主任或课题负责人,还有12人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通过“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选派到东部地区进行研修深造的西部优秀人才近1700人,中央支持经费近7000万元。
2011年起,“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又启动了出国培训与进修项目。
魏立新认为,“西部之光”没有刻意追求结果,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许多优秀成果;没有刻意宣传教育,却在学子们心目中树立了纯洁高大的形象。“西部之光”计划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已引领了世界水平。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手
“西部之光”实施过程中,不仅强调人才培养,还强调与地方需求相结合,为西部经济建设服务。坚持正确的导向,不仅培养了人才,也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蒋毅是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研究员、催化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工业催化专业。他2001年入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项目是“节能型低水碳比合成氨新工艺催化剂研究”。
蒋毅说,刚开始这只是一个很小的项目,但随后有了稳定的支持,项目也慢慢做大,现在作为重大产业化项目在四川最大的化工企业——川化股份有限公司投产。
近五年来,蒋毅为合作企业累计创直接产值近3亿元,每年平均新增产值上千万元,利税近4600万元,为四川省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对青年人起步阶段的支持非常有意义”,蒋毅对《科学时报》记者说,现在公司的年轻人都特别积极地争取“西部之光”的支持,且竞争激烈。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胡虹组建了野生观赏植物研发专业团队,获授权专利7项,获注册登记新品种7个,通过不断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支撑了一个几亿元产值的花卉产业;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研究员张怀刚,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抗旱丰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12个,其中高原602品种在我国十多个省区种植,累计增加收益约8亿元。
据统计,受“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的各类学者已申请专利600余项,获国家级各种奖励57项,撰写专著160余部,人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篇。尤其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灾害防治、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和育种增产等重要农业问题及城镇规划、政策咨询等领域,取得一批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在西部地区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入选者通过与地方、企业积极合作,对外竞争力显著增强,争取和吸引各类地方、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累计达8.5亿多元。有些成果很好地应用到产业中,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扩大资助范围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近年来,中科院不断增加总经费支持,不断加大“西部之光”计划的资助强度,完善和调整支持方式,扩大有关项目的资助范围。
15年来,通过“西部之光”,中科院已资助地方科研机构或高校青年人才120多人,培养在职博士生193人,接受和培养来自西部省(市)、自治区的访问学者235人。这些青年人才已成为各单位的带头人和骨干,极大促进了地方人才工作的发展。
新疆大学教授贾殿赠通过“西部之光”资助,从事固相配位化学及功能材料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提出了利用低热固相化学反应制备纳米材料的新方法,开拓了固相化学反应制备纳米材料的新领域。他现任新疆大学副校长。
青海大学教授金培鹏在项目资助下,从事硼酸铝(镁)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相关成果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他现任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
“西部之光”已成为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一,各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组织管理,还给予一定经费的匹配支持。
例如,从1998年起,中科院昆明分院、贵州省委组织部和贵州省科技厅三家通力合作,下发了《关于落实“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匹配,共同培养省内“西部之光”人才。
2007年,中科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科技合作协议,提出共同设立“西部之光新疆人才特别支持项目”。
四川省则参照“西部之光”的资助和管理模式,启动省内“希望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为四川民族边远地区培养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1年0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