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陈凌云如今已经是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一名博士生了,她目前正在做一篇有关新疆可食植物药用研究的论文,奔波于新疆各地。她常常笑着跟自己的导师说,如果不是听了王夔院士在新疆作的一场报告,她可能就不会念博士,或许会在新疆的某个三甲医院安心当临床大夫。明年博士毕业后,她希望能回到新疆,从事可食植物药用方面的科研工作。
陈凌云所说的那场改变自己发展方向的报告,就是2008年8月,来新疆参加“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科技活动的王夔院士所作的《关于新疆可食植物成分药用研究开发设想》的报告。陈凌云只是众多受益于“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之一。还有更多的科技人才,几乎就是在这项活动的映射下成长起来的。
从活动发起之初,就确立了该项活动要积极搭建平台进行智力援疆、服务新疆科技人才发展的内容主旨。活动开展五年来,自治区科协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依托院士专家智力资源,在院地合作、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从目前的效果上来看,大批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来新疆开展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新疆本地科技人才的成长,更为新疆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优质平台。每年“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科技活动,自治区、地州市选派近千人的本地专家和科技人员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协助院士、专家做好调研和咨询工作;每年举办高层学术论坛,邀请院士、专家作学术报告及座谈等,搭建向院士、专家学习的平台,大大提高了我区专家和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部分院士、专家还邀请我区科技工作者参加有关课题攻关,开展技术合作,这对我区科技人才的成长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我们注意到,大批院士、专家在新疆工作期间,还为新疆科技工作者、青少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了近百场学术报告或科普报告。这一高层次的科普报告形式,不仅提高了我区学术交流的质量,促进了学科发展,更重要的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推动了我区全民科学素质的培养,启发了民智,将科学之理念潜移默化地植入人们的思想中。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科技活动,组织大批院士、专家来疆开展工作,既是院士专家对新疆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新疆发展的内在要求。新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需要科技创新力量的支撑,需要大批顶级科技带头人发挥作用。院士为新疆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院士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汇聚了顶级的科研力量;院士为新疆后来居上夯实了科技基础。
如今,“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科技活动,已成为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和自治区科技工作的品牌。在2008年、2009年、2010年院士大会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对“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科技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新疆工作站和新疆科协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工作站了解到,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时期新疆发展的要求,在未来的“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科技活动中,将进一步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围绕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开展重大科技合作研究,充分发挥好两院院士咨询新疆工作站的作用,建立与两院科技合作的长效机制,搭建好为科研所、高校、企业与院士专家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同时还将积极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新疆科技实力。
而科技人才的培养,亦是下一步开展“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科技活动的重要内容。自治区将依托该项活动,和两院院士工作局的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等科技交流、科技合作的多种方式,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培养新疆科技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未来,“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科技活动还将成为高层次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的服务平台。活动主办单位将积极组织院士、专家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厂矿企业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搭建高层次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技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大平台,推动学科发展、技术创新、科技素质的提高,并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和现场技术咨询服务,努力提高各族群众科技素质。
记者了解到,自治区科协今后将依托“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科技活动,努力搭建院士咨询新疆工作站服务平台。努力做好与两院科技合作协议的履行工作,充分发挥两院院士咨询新疆工作站的重要作用,加强与两院院士工作局的联系和沟通,做到工作汇报制度化。并竭诚为院士、专家来疆开展工作做好服务。同时还将为我区科技人员在科技合作、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