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ap air max shoes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校外科研动态 >> 正文

协同创新“孵化”双丰收

时间:2016-03-24 17:22:0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协同创新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新趋势。大学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北师大的科研团队把科研做在广袤的大地上,“孵化”出了一大批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科研成果。
让“死了”的河流“活”过来
历史上,渭河一直被三秦儿女称为“母亲河”。然而从上世纪开始,这条“母亲河”却逐渐变得满目疮痍:上游水源枯竭,中游水体污染,下游淤积堵塞。2004年9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认定:“渭河已经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
“治理渭河刻不容缓。我们渭河项目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死了"的渭河"活"过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渭河关中段生态基础流量保障技术研究的负责人、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教授徐宗学这样说。但如何达成目标,却是1400多个日子里,徐宗学始终思考的问题。
“渭河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凭一个团队是做不好的,只有集众家之长,才能将其完成。”徐宗学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同中科院生态中心、中科院水利部水保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数个单位的“精兵强将”组成联军,共同投身一场“渭河保卫战”。
渭河关中段水环境存在的问题,用当地百姓的话说,叫“上游水干了、中游水脏了、下游塞满了”。对此,项目研究人员几乎和渭河全面"亲密接触",有人研究生态基流,给渭河设计一个"最低供血标准";有人研究生态修复,把渭河"洗干净";有人研究节水调水,让渭河"活起来"。不仅如此,课题组还打破专业、学校的阻隔,力邀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的多名专家学者加盟。
“深化高校与高校、高校与地方对接协同创新科研模式,助推创新性科学研究,使之成为科研创新的天然"孵化器"和"助推器"。”这已是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所有科研人员的共识。
“调”出来的1亿立方米“水库”
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你就能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泉州全境江、河、湖、海的动态,还能实现对这些水资源的实时调度。记者在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教授鱼京善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个神奇的系统泉州市数字流域平台。
鱼京善介绍说,“数字流域”就好比IBM集团倡导的“智慧地球”概念,泉州数字流域平台是综合运用多种现代高新技术,对泉州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气象、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社会经济等信息进行集成和数字化管理,构建泉州全流域综合信息平台和三维影像模型,使各级部门能够有效管理整个流域的经济建设,作出宏观的资源利用与开发决策。
数字流域平台看起来很神奇,可平台到底能给泉州带来什么呢?
“如枯水期,根据泉州金鸡拦河闸的用水状况,对晋江西溪和山美水库水源进行联合调度,年可增加晋江水资源有效利用量1亿立方米以上。”鱼京善说,“这相当于在晋江流域新增一座大型水库。”
“泉州项目是水科学研究院、泉州市地方水利系统等几家校地单位优势科研力量"握紧拳头",协同出击,共同完成的一个"漂亮活儿"。水科学研究院获得水利部科研配套和地方支持共计近千万资金,学院十余位教师以及60余位研究生参与了项目研究,其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相关学术论文。”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高兴地说:“项目的科研成果与人才培养收获颇丰。”
“目前,我们的数字流域平台模型已经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领先的水资源动态管理系统和供水数字流域实时调度平台。”鱼京善基于平台的数字模型,已于2008、2009年获得两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打造能够“兵团攻关”的“狼群”
“"上善若水,求实创新"是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的院训,研究院在院训的引导下,制定了"立足前沿,攻克高峰"的发展方向。在明晰了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组建具有战斗力的团队至关重要。”谈到团队,许新宜提到了“狼”的团队精神。
“水科学研究涉及多种学科、跨越多种领域,靠个人"单兵作战"难以攻克复杂的科技难关。只有像"狼群"一样,不仅具备敏感的嗅觉,而且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才能在"扑食"过程中占得先机。”许新宜谈到,最近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以校级数字流域实验室为基础,引入众多高水平人才,组建了跨院、跨校的高水平团队,一举获得国家科技支撑数字流域项目中的核心课题,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增强科研资源共享,打破学科壁垒的事儿早已不新鲜。该院教授王金生负责的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计划子课题“北京市地下水循环再生能力研究”的顺利结题就是一个好例证。
“地下水是北京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可以说市民喝的每3杯水中,就有2杯取自于地下水。”王金生说,北京市地下水课题的科研意义非常重大,科研压力也异常大。
课题科研工作开始后,王金生迅速联合了北京市水文总站、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站等单位的科研尖子,并组织研究院一批科研骨干和研究生组成了研究团队,开始了艰苦的技术攻关。2011年底,课题评审会如期举行。评审委员们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肯定。
许新宜介绍说,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自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刘昌明院士和林学钰院士的积极倡导下成立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获得教育教学成果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学术论文224篇,其中SCI论文55篇,EI\ISTP论文66篇。“这些数字是靠"狼群"的"兵团攻关"实现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报》 (2012-08-29 B2 动态)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